---astmp2/astmp2对应的国内材质牌号

---astmp2/astmp2对应的国内材质牌号

价    格

更新时间

吴小姐
15001799713 | 021-37789590
  • 联系人| 吴小姐
  • 联系电话| 021-37789590
  • 联系手机| 15001799713
  • 主营产品| nitronic60,inconel600,inconel718,17-7ph,631,17-4ph,630
  • 单位地址| 上海松江区泗砖公路600号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上海隆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astmp2/astmp2对应的国内材质牌号”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astmp2/astmp2对应的国内材质牌号”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上海隆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提供---astmp2/astmp2对应的国内材质牌号。

astm p2模具钢常用硬度:
   布氏硬度以hb[n(kgf/mm2)]表示(hbshbw)(参照gb/t231-1984),生产中常用布氏硬度法测定经退火、正火和调质的钢件,以及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毛胚或半成品的硬度。
   洛氏硬度可分为hra、hrb、hrc、hrd四种,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应用范围也不同。一般生产中hrc用得多。压痕较小,可测较薄的材料和硬的材料和成品件的硬度。
   维氏硬度以hv表示(参照gb/t4340-1999),测量极薄试样
免费拿样(免费拿样=付费拿样+二次进货返还)

astm p21

牌号:p21/t51621
标准:astm a681-08
化学成分:
碳 c:0.18~0.22
锰 mn:0.20~0.40
p:≤0.030
s:≤0.030
硅si:0.20~0.40
铬cr:0.20~0.30
钒v:0.15~0.25
钨 w:~
钼 mo:~
镍 ni:3.90~4.25

astm p2型冷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
      冷作模具钢主要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冲裁、拉伸、弯曲、冷挤、冷镦、滚丝、压弯等工序。因此要求模具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以---其使用寿命。astm p2型钢作为通用型冷作模具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热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即一次硬化法(低淬+低回)和二次硬化法(高淬+高回)。
      一次硬化法的淬火温度为1020~1040度,回火温度可根据模具要求选择,一般要求高硬度耐磨性的冷冲压模具,采用160~180度低温回火,回火后硬度可达到hrc60以上。要求较高硬度及一定韧度的冲压模具而言,可采用250~270度回火,回火后硬度可达hrc58~60。对于承受较高冲韧的模具,可采用520度高温回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5~57。
      二次硬度法的淬火温度为1080~1120度,由于淬火后钢中存在大量残留奥氏体,所以硬度较低(hrc42~45),通过多次(3~5次)高温回火,使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产生二次硬化。硬度可开至hrc59~64,主要适用于要求红硬性的模具零件,缺点是冲击韧性较差,影响多冲寿命,所以对冷作模具并不适用。
      由于一次硬化法采用低温回火,硬度虽可达到hrc60以上,但回火温度较低,淬火后应力消除并不充分,而且在后续加工中容易由于磨削热导致工件表面硬度下降而影响使用寿命。
      所以优德采用中温淬火+高温回火方式,即1050度左右淬火,淬火后硬度在hrc63。然后采用500~520高温回火。由于二次硬化回火后硬度可达到hrc60以上,采用该工艺淬火温度比二次硬化法低,热处理后模具强度较高,并---一定的韧性。而且由于高温回火后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后续线割放电加工时不易开裂、磨削加工中不易退火、表面可镀钛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

上海隆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立足诚信、携手并进”我们期待与您的合作!
astm p2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新老客户来人、来电咨询洽谈!astm p2客户满意是一笔---的---,astm p2是我们每天的目标。astm p2我们通过---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按时交货实现。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联系电话:15001799713,021-37789590,欢迎您的来电咨询!
     本文链接:https://shlongjinie.zhaoshang100.com/chanpin/127655175.html
     关键词: nitronic60 - inconel600 - inconel718 - 17-7ph,631 - 17-4ph,630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